2025年國慶日是哪天?一次弄懂國慶日日期、由來、習俗、故事
國慶日的活動國慶煙火國慶煙火是中華民國慶祝雙十國慶的重要活動之一,由中華民國國防部主導設計。
該活動起自1953年,本來施放地點為中華民國總統府附近。1960年代後,因煙火砲彈數量從數十發增至數千甚至數萬發,為了安全顧慮,因此改至台北市淡水河河畔水門施放。
2000年民進黨政府執政後,活動地點改由台灣各縣市輪流舉行。於每年10月10日雙十節晚上施放的該煙火施放,多年來均為中華民國政府慶祝國慶的重要活動之一,也深受台灣民眾歡迎。
2000年後,除了中央政府主辦的煙火施放外,台灣各縣市也有地方政府主辦的相關煙火慶祝活動,通常此類活動會以「花火節」等名稱舉行,惟舉辦施放時間仍定於雙十國慶當夜。
雖然規模遠不如中央政府舉辦的國慶煙火,但是參訪民眾仍有一定數量,有時候人數甚至超過國慶煙火主秀參觀人數。以2007年為例,於臺北市與屏東縣分別施放的雙十國慶煙火,各地實際觀賞者就達60萬人。
Ad國慶閱兵雙十國慶自辛亥革命以來幾乎年年都有慶祝國慶日的活動。在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時期都有盛典。1936年在南京雙十國慶慶典,除了有平劇表演外,亦有10,000名中國童子軍參加表演,之後進行閱兵典禮,是國民政府在大陸最盛大的國慶閱兵。
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10月10日舉行在臺灣的首次公開閱兵,此後原則上每年均舉行國慶閱兵典禮。
而1964年的國慶閱兵,由於參與空中分列式的中華民國空軍戰鬥機飛行高度過低,發生中國廣播公司發射電塔扯落戰鬥機副油箱的意外,導致油箱墜落中央氣象局前砸死三位民。另兩架空軍F-104星式戰鬥機奉令察看事故戰機的受損狀況,不慎距離過近發生擦撞,墜毀於臺灣省臺北縣土城鄉山區,造成兩位飛行軍官因公殉職。此後取消年年公開閱兵的傳統。
1975年恢復國慶閱兵後,僅在新任總統就職當年、以及建國「逢十」週年國慶時,才會舉行國慶閱兵典禮。
不過在1991年以後,由於自由主義者的反對、政治的民主化而廢除。陳水扁就任總統時,在就職第一年以及建國「逢十」週年國慶時均未舉行傳統閱兵,僅於2007年舉行名為「同慶操演」的非傳統式閱兵,而以國防展演的方式呈現。馬英九就任總統後,首次舉行閱兵是2011年,即中華民國建國百年慶典。2016年,蔡英文就任總統第一年亦未舉行傳統式閱兵,謹有以「國軍救災能量」為主題的國防展演,創下首次「非武裝閱兵」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