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提到过自己在即刻上找了四份工作,好多人问我是怎么做到的
泛函2年前昨天有提到过自己在即刻上找了四份工作,好多人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我其实一直有在把即刻当成求职平台来用,在这个过程中还真的有不少洞察,真诚给即友们开源一下:一般呢,大伙儿提到个人品牌,想到的都是去做博主,然后通过接广告、带货、知识付费等方式来获得收益。我当时呢,还是一个没啥资历,没啥经历,又没有高学历的小实习生,但意识到了,有一种个人品牌,叫作『求职者品牌』。如何做好这个品牌呢,在看了@刘飞Lufy 老师的专栏《内容即品牌》,学到的方法就是持续地在正确的平台上,持续输出符合你的定位,且真诚利他的内容。好,想到这儿定位已经差不多明确了,按照做个人品牌的套路,接下来,就该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获得收益,第二个问题是如何你的目标人群是谁。对我而言,获得收益的方式,就是能够找到一个前沿的新兴行业,能给人带来告诉成长的新工作。比如去了@飞书 这个公司就特好,SaaS 行业很新变化很快,飞书传递的又是先进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这让当时初入职场的我收获特大。想明白了获得收益的方式,目标人群就很自然地推导出来了。我在认真即刻的时候,心里想着的读者画像,就是我的“潜在老板”。这即刻的用户画像高度重合:一二线城市互联网、SaaS、科技、新消费等新兴行业的从业者,且大多为产品经理、投资人、产品营销经理等新兴职业。这群人呢,平常应该没时间去看一个小朋友写的公众号长文,应该没时间去刷一个小朋友做的视频,没时间去听小朋友录的播客。但是像即刻动态这样的信息媒介,肯定还是能或多或少刷到的,万一哪条真的让他们感兴趣了,顺手点个关注,咱就建立联系了。这个信任会在我输出内容,ta 消费内容的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来,招聘转化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生。而且,因为彼此因为内容而相识,信任感会比简单面试过一次强很多,ta 将你招进去之后,通常也会更愿意在你身上花心思培养你,愿意带你成长。这几年求职都挺难的,但根据创业者们总结的规律,当一个渠道内卷时,咱们就得去找一个新的渠道,发现蓝海,打开一个新的增长空间。通过社交媒体找工作,就是这么个蓝海。之前写过的职场思考合集:m.okjike.com160 1046来自圈子职场那些事儿100万+人已经加入
加入